汇聚中外智慧 同守文化遗产——记2023年文化遗产管理与评估国际培训班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文宣

11月6日至16日,国家文物局和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合作主办的“2023年文化遗产管理与评估国际培训班”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明十三陵举办。来自10个国家的国际学员与来自中国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工作者,在多位国际和中国文化遗产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围绕世界遗产概念和价值研究、保护管理监测、中国实践等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现场调研和讨论交流。

国家文物局致力于以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凝聚国际共识,促进文明交流互鉴,ICCROM作为文化遗产领域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家文物局重要的合作伙伴。多年来,双方合作为近50个国家约200名专业人员提供了9期国际培训,内容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馆藏文物风险防范等。国家文物局还在ICCROM设立“中国政府奖学金”,为80余个发展中国家近160位专业人员提供参加ICCROM其他培训的机会。

本次培训班是双方合作的第10期培训,得到ICCROM各成员国踊跃响应,报名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188人。为回应国际学员旺盛的参训需求,国家文物局专门将培训班国际学员人数配额增加了40%。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在开班仪式中表示,将通过与ICCROM的密切合作,让本次培训成为互学互鉴、凝聚友谊、促成更多的文化遗产双、多边合作的平台,为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力量。

依托最新理念,探寻保护管理路径

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世界遗产事业已经走过50余年不凡历程。随着世界遗产项目数量不断增长,各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转变,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遇到新的挑战,对新方法和新导则的需求日益迫切。

针对相关挑战和需求,ICCROM联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编制相关文件,有针对性地对世界遗产价值、区划、法规、管理、规划、监测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界定,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培训班特别邀请葡萄牙籍资深世界遗产专家莱蒂西娅·莱陶和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ICCROM世界遗产领导力项目专员妮科尔·弗兰切斯基尼担任国际教师,为学员系统培训。

在理论授课阶段,学员的核心目标是重新凝聚关于世界遗产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共识。明确各个世界遗产的特色,是实现遗产有效管理的基础,而通过遗产管理者的深刻理解找出遗产核心特色,则是颇有难度的事。

课堂上,莱陶老师要求学员在不提及名称的前提下,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保护管理的世界遗产,力争让其他学员推测出遗产名称。“佛教艺术的宝库,大量珍贵文献曾被藏在一座洞窟”“儒家思想的诞生地”“建造于公元8-9世纪期间的爪哇岛上最知名的佛教寺庙”……学员们尝试通过朴素的语言,描述不平凡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也更深刻地领悟了世界遗产的核心价值所在、明确了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中心目标,水到渠成地形成了对遗产要素、区划、立法、规划的全面思考。

展示中国特色,分享中国智慧

多年来,中国积极践行公约,持续推动国际理念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相结合,实施了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修缮工程,研究建立了监测预警体系,全面推行了遗产影响评估和定期报告制度,大力推进数字技术等科技手段应用,探索推进了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监测工作体系和方法。本次培训班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特色实践与ICCROM的课程体系相融合,邀请中国专家与ICCROM共同授课,ICCROM总干事韦伯·恩多罗表示,这种方式有助于各国学员相互学习借鉴,提高遗产管理效能。

围绕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系统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国家宏观层面开展世界遗产工作的经验和思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心源分享了中国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考古研究和管理监测方法。北京建筑大学教授汤羽扬展示了中国长城博物馆从改造设计到影响评估,再到与国际遗产咨询机构沟通协商并获得认可的全过程。莫高窟监测中心主任王小伟、鼓浪屿监测中心主任蔡松荣、故宫监测中心主任狄雅静基于各自实践,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世界遗产监测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苏明明分享了中国在世界遗产公众参与和旅游管理方面的做法。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本次培训班的承办单位,不仅与ICCROM联合筹备了课程的整体安排,还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课程中的中国经验分享部分,围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力量和工作、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历史城镇保护、数字技术应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话题与学员分享交流。

“昌平区愿发挥文化文物资源禀赋优势,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国际交流合作贡献力量。”作为支持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副区长白琳表示。培训期间,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为学员安排明十三陵实地调研,并以明十三陵的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及保护管理方式为主题,与学员分享交流。为帮助学员沉浸式了解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实践,培训班还组织学员调研居庸关长城、北京中轴线等文化遗产地,并与专家学者就遗产价值和保护管理交流。

推动互学互鉴,坦诚拉近距离

密集高效的交流互动是本次培训班的另一大特色。老师和学员们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就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最佳实践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各抒己见,擦出智慧的火花。

围绕各国遗产保护制度体系,南非国家公园主管姆法德尼·恩坦盖尼介绍了南非出台国内法律落实《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做法。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与博物馆处陈悠帆分享了中国文物保护“属地管理”的政策。俄罗斯利哈乔夫文化与自然遗产科学研究院世界遗产与国际传播部副主任娜杰日达·菲拉托娃介绍了俄罗斯联邦文化和外交部门统筹世界遗产,俄地区政府执行具体工作的做法。

围绕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莱陶老师强调,遗产保护并非禁止一切变化,而是要把世界遗产最核心价值保存和延续。平遥县一城两寺研究院副院长梁增光用平遥古城人居环境提升的实践阐释观点。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的周王瑜和黄诗雅介绍了澳门在文保政策出台过程中纳入公众意见的经验。

作为世界遗产地一线管理人员,学员们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困惑作了坦诚无间的交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印度尼西亚国家委员会主席苏哈迪·哈托诺指出了遗产管理理想模式与实际操作的差距。阿塞拜疆国家旅游局保护区管理中心项目部负责人埃尔钦·卡里莫夫提出遗产管理者需提升专业知识之外与各利益相关者沟通协调能力的重要性。这些坦诚直率的讨论,展现了各国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者对世界遗产事业的真挚热忱之心和对世界遗产工作的深入思考,拉近了学员间距离,增进了对他国国情和经验的了解认识,搭建起互学共进的基础。

“本次培训知识量大、互动性高、针对性强,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领域的理念实践和成功经验,为大家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路,有助于全面提升学员们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为保护好、管理好本国的世界遗产贡献力量。”巴西国家历史和艺术遗产研究所建筑师劳拉·里贝罗-德托莱多-卡马戈等学员纷纷表示。培训班圆满落幕之际,中外教师、学员满怀激动地回顾了培训班的成果和十天来的点点滴滴,感谢中国与ICCROM为各国文化遗产工作者带来一次高质量的培训。国家文物局交流合作司负责人表示,期待各位学员继续秉承研修班促进交流互鉴的精神,在今后工作中推动更多国际合作,同时关注和支持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等开展的国际合作,为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汇聚各国的智慧和力量。 (文宣)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2 版权所有 金宝搏网站下载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